close
周美青:請多關懷校園霸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周美青  出處:親子天下第十七期

        據報導,我們國、高中職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達10.3%,比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國際平均值要高。
        而依兒福聯盟的調查,有一成左右的小學生,自陳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;逾六成的學童表示在學校曾被同學欺侮,顯見我們校園霸凌事件的嚴重。

        校園霸凌事件時有所聞,但似乎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。前不久有媒體報導,某國小的三個男生,對一個戴眼鏡的同班同學拳打腳踢。
        讓人痛心的是,在場的同學不但沒有仗義勸阻,也沒請老師來制止,反而邊笑邊喊精采,並拿手機拍錄下來,將影片放在網路上。
        類似的事件,常在媒體上曇花一現的帶過,沒有激起一點漣漪,受到的關注遠不如許多無聊的八卦。

        據報導,我們國、高中職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達10.3%,比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國際平均值要高。
        而依兒福聯盟的調查,有一成左右的小學生,自陳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;逾六成的學童表示在學校曾被同學欺侮,顯見我們校園霸凌事件的嚴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千萬不要輕忽校園霸凌,國外學者長期追蹤研究已證明,霸凌事件對當事者未來人格發展有持續性的影響。
        曾是霸凌者的男孩,長大後的犯罪率較兒時沒有霸凌行為者來得高,需要矯治服務的比率也高;
        而受凌者則多有情緒困擾或課業的問題,比一般兒童更易傾向孤獨、焦慮、缺乏自信與無安全感;
        即使是校園霸凌事件的旁觀者,如果沒有適當的輔導,也易有暴力傾向或情緒困擾等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許多人以為動手打人才算霸凌,其實以言語嘲諷威脅、人際關係的排擠孤立,
        以及隨科技而興起的藉網路傳送不當的影音,對受凌者的傷害往往比皮肉傷更為嚴重。
        而相關研究也顯示,言語霸凌及關係霸凌在校園中更為普遍。
        電影《艋舺》中,主角之一因為「從小沒有朋友」,以及「一隻雞腿」,從而依附乃至入了幫派,
        雖是電影虛構的情節,但與現實的校園環境,相距恐怕也不會太遠。

        孩子的行為,與周遭環境有絕對的關係。
        孩子以欺負同儕為樂,也許是為了補償學業或生活上的挫折,也許是幼稚的英雄主義,
        但主要是認同暴力行為,不懂得尊重別人,對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。
        一般以為霸凌者是疏於管教,但研究顯示,許多小惡霸的父母傾向權威服從、認同體罰,打罵孩子時完全無視孩子的感受。
        社會對老師體罰辱罵式的威權管理習以為常;電視節目中許多自以為幽默,實為侮慢低俗、不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言語霸凌;
        粗口被合理化為草根鄉土文化。孩子耳濡目染,難免誤認恃強凌弱、嘲諷、爆粗口、排擠弱勢都是英雄氣概的表現,如何學習尊重別人?
        知道顧慮別人的感受?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是教而知之的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校園霸凌的根本解決之道,在於教導孩子尊重他人,讓孩子真切體會受凌者身心困擾與孤立無援的感受;
        明瞭弱肉強食、蔑視嘲弄、以暴抑暴並非英雄,反是讓人不齒的行徑;培養同儕間關懷互助的情感。
        這些都需要透過身教來實踐,這不只是學校與父母的責任,社會也要有這樣的共識,衷心期盼公眾人物與媒體都能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文馨美語安親 的頭像
    文馨美語安親

    基隆文馨美語安親

    文馨美語安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